查看原文
其他

李英杰:用影像书写当代“清明上河图”——《中国百姓》拍摄心境︱师说

李英杰 摄影函授学院 2019-11-17

李英杰
1947年生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系。1979年参加创办“四月影会”。1980年加入北京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任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下文为李英杰2011年文章。)

面对当今中国艺术界的浮华与喧闹,很长时间都暗自告诫自己:要善于禁得住寂寞,把精力放在用心拍片中去,毕竟将来检验摄影家成败的因素还是要靠能留在历史上的作品说话。但这种策略有时也会招致烦恼,引来麻烦。如今媒体发展神速,一些网站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你“凑出”个专题展,不免观者要留言感想,当然大多是捧场讲点好听的,但我更注重那些富有个性的“执不同政见者”的言论,于是便听到如下的句子:

 

“听说李英杰是位老摄影家了,拍到现在,怎么没一点长劲,还是些花花草草……”


“现在艺术界滥竽充数的人很多,今天又认识了一位。”

 

人总是惯于听表扬的言论,但我反思以上的言论后,感觉言者真乃行家高手,原因是网上展出的作品都是编者按市俗审美理念挑选的我早期一些追求“唯美”的照片,为了不招惹麻烦,稍有一些“内容”的都回避了,自然显得平淡无味。

 

另外使我感到尴尬的是,每到参加社交活动时,介绍人总爱说:“这是拍《稻子与稗子》的作者李英杰。”甚至有的朋友在开玩笑时说道:“你那几个稻穗和一棵草要吃一辈子了。


事情就是这样,当你有了一幅成名作之后,纵然再花费十足的力气去创作新东西,也很难改变观众的固有印象。


我有时感到很无奈,因而下决心多拍片,不停地进行探索,力图用事实说话。


去年,我反省自己奉行的戒律和所为,将自己多年来(自使用数码相机以来)拍摄的一些有关人与社会的内容照片整理出数百幅,命名为《中国百姓》。又从中选出一百幅,先后在青海国际摄影艺术节和北京国际摄影周上展出,向广大热心观众做个近期动态汇报,并随意写了几句,做为说明拍摄这些照片的动机与感悟的话,现转载如下:

 

我现在拍摄时的感觉变得似乎更简单了,不想将其称为“创作”,因为有时过多地强调创作更容易走到“造作”的斜路上去。对于社会纪实类影像,其实应该知道强调的只是“纪录”,有人怕这种称呼不“艺术”,但真正认识到社会纪实类影像的价值之后,你会发现“艺术”不“艺术”其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的影像应真实、自然,并和时代紧密相连,还要反映出平民大众的呼声。


小的时侯爱喝甜的,到了中年想尝点怪味饮品,如今进入老年阶段,才体会到白开水最好喝。


平常心是道。 


吃喝拉撒即是禅……

 

从题材选择上看,我这些照片均取自日常生活中身边所常见的事物。走这条路,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诫初学摄影的朋友,不要只在“稀奇”题材上下工夫。如今地球上已没有摄影家未踏过的土地。每次参加作品评选活动,那些成百上千张各种光线下的胡杨林、梯田、海滩、雪山……会让评委看得头昏脑胀。这些远离社会生活,又不具作者独特个性与思维的图片,在历史上是很难流传下去的。


我现在作品中很观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纪录,这种对表现人的重视理念,缘于我在收藏中国早期摄影作品时的一点感悟。那时每当我寻找到一幅有一定年代的老照片时,总希望画面里能带有几个当时人物的影像,即使对风景类照片也是如此,这一理念甚至影响到我的摄影创作,以至于我在拍摄风景类照片时,也常有意将几个当代人物影像放进画面中去做陪衬。

 

在表现方法及摄影语言的运用上,经我若干年里实践了大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各种技法之后,感悟到对于社会纪实类摄影作品,对内容的把握还是应放在第一位的。当然不是不要艺术表现形式,而是要其自然的显现,达到手到擒来,最好做到不露踪迹,不抢夺对主题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看似“白开水”的艺术效果。

 

当然,为了引人注目,画面总要有一些吸引人的魅力。在我的作品中,也常采用抓取生活中的一些幽默情节来吸引观者的眼球,但在幽默的背后,应有更深层次的思想理念去供读者品味,否则,作品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躯壳,缺乏灵魂的显现。

 

其实说到底,摄影的本体特征还是瞬间的纪录功能,这是其它平面影像艺术诸如绘画所不能比拟的,最能发挥摄影的这种特长的行为就是纪录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我们要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只能看当时具有真实性的照片,而不是绘画作品。

 

观注时代变化,反映社会生活,仍是摄影记录的首要内容。而对这些内容的表现,我选择了从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中抓取。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大潮,无疑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也促使贫富两极分化日趋明显。富者、贫者,都在玩命“奔小康”,当然追求的标准不一样,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而我,只想面对大多数群体,试图用手中的相机打造出一幅反映当今中国百姓的《清明上河图》。


 2011.1.8 

北京官书院

李英杰作品《中国百姓》(部分)


1975,我们用上了计算器


1976,计划生育


1976,难忘的一页


1979,星星画会


1980,进城路上(北京门头沟)


1980.3,四月影会评片


1981,西安,乘飞机


1982,北京雁翅,有了黑白电视


1983,山东,红灯下乡


1985,新疆乌鲁木齐


1987,深圳建世界公园


1987,深圳街头


1989,广州至佛山火车上


1989,北京,学生舞会


1992,北京,街头教舞


1992,山西忻州


2001,北京胡同公布冬煤调价


2001,胡同里庆祝申奥成功


2004,北京,中国美术馆前


2005,北京,798艺术区


2005,北京胡同里的交通


2005,夏天的北京胡同


2006,北京,奥运工人


2007,山西黄河碛口,待渡的村民


2007,怀柔长城下


2009,北京,雍和宫外


2010,北京昌平,收获


2010,北京昌平,农民戏班


2012,河北胜芳,春节化妆


2012.8.15,山西襄垣,醋厂工人


2012,北京怀柔满族乡,我家也有小皇帝

猜你喜欢

◆吴晓凌:在偶然中表现必然  在局限里探求永恒|师说

◆成卫东:摄影,是摄影人自身的一面镜子|师说


关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1984年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有“摄影界黄埔、摄影家摇篮”之称。这里师资雄厚,名师云集,分院(函授站)遍布全国各地。31年摄影教育铸就辉煌,12万学院英才成就梦想。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相信摄影改变生活的力量,将继续以创新视野、创新思维、创新方式书写摄影教育精彩篇章。

网站:www.cpaedu.cn

招生热线:010-65131581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